景氣急轉直下,現在每天上班有很多時間必須用來參加各種會議,檢討的,加強的,討論的,激勵的,各種議題,當然都是為了要因應目前的變化,要求我們皮繃緊,迎接挑戰。今天的會議上,經理建議大家回家要看看電視,要了解現在整體經濟的現況,有更多的題材更全面的觀點與人互動。對此,不看電視的我有一點想法。
我想,在市場上第一線的業務們,其實不需要靠看電視來了解市場,我們站的位置雖然不是制高點,欠缺全面化,但確實是最貼近市場的,趨勢的轉變與相關連結我們其實看得非常清楚,綜合觀察到各層面客戶第一時間反應,加上多方面閱讀與交談,人心的去向與氛圍的流轉已經能夠預見未來的走向,光是這些東西已經不需要新聞來告訴我現在發生了什麼,說穿了,我們在某部分而言,是正在創造新聞的人,因為這份職業工作內容與很多人都息息相關,客戶的深度、廣度也足夠,也因此我們充分的了解並進入了群眾心思的導向,將未來的事實創造出來。
新聞報導是很弔詭的東西,很多人看新聞吸收新知,增廣見聞,但現在的新聞,我們先不論內容是否公正客觀,是否有建設性,都是已經發生的事件,或是正在進行的現象。在我工作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部份,應該是未來到底會如何,或是週期將持續多久,不單是我的工作,其實很多人都一樣。
新聞當然有其重要性,但須要調整的是,我們應該用何種角度來看待它,新聞可以用來驗證我們的觀察,但是要區分這個事件是單一個案,還是趨勢,是過程還是結局;在目前與未來將會代表的意義。所有人的「觀察」立基點通常都是「現況」,但現況很容易欺瞞你的雙眼,左右判斷的正確性,特別是眾人觀注,討論泛濫的議題。
新聞上報導的,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件,其實算是「歷史」,我們可以藉由過去的經驗套用現在已經感受到的,並且推測即將發生的。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裡,「歷史」一詞總讓人覺得老掉牙,參考價值不一定有多高,瞭解歷史是浪費時間,這是錯的。因為「人性」是千古不變的,貪婪、恐懼、虛榮、慾望這些人類永遠無法避免的情緒,是古今中外永遠不變的通則,而人心決定行為,也因此,歷史上相同時機、條件下會造就的結果千篇一律,人就是如此複雜,也如此簡單。
資訊爆炸的今天,每天從我們眼下流過的信息輕易就塞滿大腦的整體容量,我說的是「流過」而不是「留下」,報紙、雜誌、網路,信息滿滿的一直來,讓我們的思考時常維持滿載,而忙碌的生活加上身心的操勞,有時讓人看完信息後馬上就忘記,或是緊抓住錯誤的訊息而不自知,在這非黑即白滿是衝突的年代,媒體隨時要你選邊站,因為不譁眾取寵的灰色角度是不會有市場的,操弄激情的各種意識形態節目才是財源保證。
而你真的看透生活嗎?
留言列表
